主頁 > 百科知識 > 謚號文正的有哪些人

謚號文正的有哪些人

時間:2024-12-05 01:32:01 瀏覽量:

謚號“文正”的人主要有:

1、范仲淹。祐四年范仲淹身患疾病任職,在前去任職途中逝世,被追稱為楚國公,謚號“文正”;

2、魏征。魏征是唐朝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

3、許衡。至元十八年許衡去世,被追贈榮祿大夫司徒,謚號“文正”,著有《讀易私言》等;

4、倪元璐。崇禎十七年倪元璐自縊殉節(jié),被追贈吏部尚書,謚號“文正”,著有《倪文貞集》等;

5、劉秉忠。在元初政壇,劉秉忠對一代政治體制典章制度的奠定發(fā)揮重大作用。

文正,中國古代謚號。

在中國歷史上,能夠博得文正這個謚號的人,大都是當時朝廷高度認可和文人交相贊譽的國之重臣。歷宋、元、明、清四朝,共有26位股肱之臣生前或死后獲贈文正謚號這一盛譽,其中宋代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等9人,元代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等5人,明代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等4人,清代有湯斌、劉統(tǒng)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等8人。

一共八位。

第一位:湯斌

湯斌,其先祖湯寬曾跟隨明太祖朱元璋起兵,而后世代為官,直到湯斌這一代。

康熙二十三年,時任“內閣學士”的湯斌被康熙皇帝欽點為“江寧巡撫”(也就是后來的江蘇巡撫)。湯斌在巡撫任上真正做到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根據(jù)《清史稿》的記載,康熙皇帝將湯斌調回京城出任“太子師傅”的時候,江寧百姓“停市三天,哭泣挽留”,甚至燒香叩頭為其送行。

康熙二十六年九月,湯斌升任“工部尚書”;十月,61歲的湯斌病逝于任上。根據(jù)時人筆記記載,湯斌去世時“體臥板床、身著陋衣,唯余俸銀八兩”,在同僚好友的資助下,湯斌的葬禮才得以舉行。

曾任“江寧巡撫”、“工部尚書”的湯斌,臨終僅余俸銀八兩,僅憑這一點,他就足以被追謚“文正”。奈何,湯斌生前受到“明黨”攻擊,無辜蒙冤,康熙皇帝并未給予其該有的謚號待遇。雍正年間,雍正皇帝為其***;乾隆年間,乾隆皇帝為其追謚“文正”,算是還了湯斌一個公道。

第二位:劉統(tǒng)勛

受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的影響,乾隆朝名臣——劉墉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但在真實的清朝歷史中,劉墉絕不是和珅的對手,也從未將和珅視為對手,甚至在擔任“左都御史”(也就是中紀委書記)期間,仍然靜默自守、得過且過。而且,歷史上的劉墉也遠沒有他的父親——劉統(tǒng)勛聲望高、影響大。

根據(jù)《清實錄·世宗實錄》的記載,劉統(tǒng)勛去世二十多年后,時任“體仁閣大學士”的劉墉仍被嘉慶皇帝稱為“劉相之子”。

“清史研究第一人”蕭一山先生曾在《清代通史》中如此評價劉統(tǒng)勛:“服官五十余年,居相位十余年,朝廷依賴之如肱股”;《清史稿》對其的評價為:“有古大臣風,亮哉”;《中國名人志》對其的評價為:“為官近五十載,清正廉潔,秉公無私”。

乾隆三十八年,劉統(tǒng)勛病逝于上朝的路上,乾隆皇帝親往吊唁、悲痛落淚并將其評價為“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的“真宰相”,并下旨追謚“文正”,號召朝臣向其學習。

第三位:朱珪

朱珪,嘉慶皇帝的老師,曾長期于地方任職,乾隆朝后期為數(shù)不多敢同和珅叫板的“剛直錚臣”之一。

嘉慶皇帝親政后,朱珪被調回京城并迅速官至“體仁閣大學士、監(jiān)管工部事務”。嘉慶十一年,朱珪病逝,嘉慶皇帝號啕痛哭并給予了“半生惟獨宿,一生不言錢”的至高評價,而后將其追謚為“文正”。

嘉慶朝初期的朱珪,到底擁有多高的朝廷地位?《清代通史》曾經(jīng)如此評價:

嘉慶初年,劉以名相之子,繼正揆席,王以先朝殊眷,恩寵有加,足與二人鼎立者,朱珪而已。

“劉”,即劉墉;“王”,即王杰。但劉墉或有“靜默自守”,王杰亦或有“剛愎自用”,唯獨與二人地位相當、影響相當?shù)睦铣贾飓暎翱芍^國之柱臣耳”。

第四位:曹振鏞

乾隆年間,曹振鏞官至“侍讀學士”,一個正廳級的高級秘書;嘉慶年間,官至“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成為兼任常委的住建部、水利部部長,行政級別為正國級;道光元年,成為朝廷首輔兼領班軍機大臣,正式開始了長達15年的朝廷一把手生涯。

曹振鏞到底有何特殊之處,為何能身歷三朝而不倒,而且能得道光帝如此信任和倚重呢?

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曹振鏞為官50余年,始終謹慎小心、唯唯諾諾,既沒有突出政績,也無大的過錯,正應了后世對其的評價:“八方無事歲歲豐,無災無難到三公”。清官可敬,貪官可恨,但像曹振鏞這種身居高位卻毫無作為地“庸官”,才是大清王朝真正的害群之馬。

可“英明”的道光皇帝偏就覺得曹振鏞“人品端方、最可倚重”,甚至在其死后還美其名曰“揆諸謚法,足以當‘正’字而無愧”,予以了“文正”謚號。

只是,曹振鏞能得“文正”謚號,到底是褒獎,還是羞辱呢?

第五位:杜受田

杜受田,咸豐皇帝的老師,也是教導咸豐皇帝“藏拙示孝”以贏得皇位之爭的關鍵人物。

除去“帝師”這個尊崇身份外,杜受田還享有極高的歷史地位,其所在的家族被后世稱為“一門七進士、父子五翰林”,正兒八經(jīng)的書香門第,家世異常顯赫。

道光三年,杜受田延續(xù)了家族榮耀,以“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一”的傲人成績,成功進入仕途。助咸豐皇帝奪得皇位以后,杜受田被晉升為“吏部尚書”兼領“太子太傅銜”,而后升任“協(xié)辦大學士兼領禮部尚書”。

根據(jù)《清史稿·杜受田傳》的記載:

“受田雖未入樞廷,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后行。”

也就是說,杜受田的官職雖不顯赫,也從未進入朝廷權力中樞,但卻能直接影響咸豐皇帝對軍國大政、人事任免的決定,地位特殊、影響巨大。

咸豐二年,杜受田病逝,咸豐皇帝“伏案痛哭,如喪考妣”,并親自率領文武大臣前往祭奠。除了將杜受田追謚為“文正”外,咸豐皇帝還給予了其一項極為特殊的恩寵,將其追封為“太師大學士”。清代文臣能追贈“太師”者,唯杜受田耳;清代文臣,能追贈“太師大學士”者,唯杜受田耳。

第六位:曾國藩

曾國藩,“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首,被后世評價為“地主階級最厲害的人物”,甚至被認為是“國人精神之典范”。

同治三年,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南京,天平天國宣告失敗,此時的曾國藩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時期——坐擁江南財賦之地,手握三十萬雄兵,天下督撫大半出自其門下。如果此時的曾國藩揮師北上,能不能推翻晚清政權不好說,但絕對能造成致命打擊。

當然,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曾國藩,并沒有這樣做,但按照咸豐皇帝臨終“克復金陵者,可封郡王”的遺命,憑借一己之力為大清強力續(xù)命數(shù)十年的曾國藩僅被晉封“一等毅勇侯”已屬委屈,死后追贈“太傅”,追謚“文正”也屬必然。

第七、八位:李鴻藻、孫家鼐

為什么要將這兩位“文正公”放在一塊?

因為李鴻藻和孫家鼐并不是因為“正色立朝、德被后世”的品行操守,才被追謚“文正”,而是因為一個慣例:

李鴻藻、孫家鼐皆以師傅得之,則成慣例矣,其人蓋尚無大過。

同治朝以后,曾任“帝師”的一品大員,如果沒有大的過錯,一般都能得到“文正”謚號。當然,同治朝以后,也只有李鴻藻和孫家鼐兩位帝師而已。

TAG: 文正是誰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lián)網(wǎng),如內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lián)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聯(lián)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