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29 07:41:09 瀏覽次數(shù):1
舉孝廉”,這是漢代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官吏預(yù)備人選的一種方法。它規(guī)定每二十萬戶中每年要推舉孝廉一人,由朝廷任命官職。被舉之學子,除博學多才外,更須孝順父母,行為清廉,故稱為孝廉。
在漢代,“孝廉”已作為選拔官員的一項科目,沒有“孝廉”品德者不能為官。中國文化以孝治天下,所以稱孝廉。到清朝時,考取了舉人,還是用孝廉公這個名稱,那是沿用漢朝的。 一般稱孝廉公都是指那些被舉過孝廉,至廉至孝的人,但也包括一些弄虛作假、道貌岸然之輩,象漢朝就有童謠諷刺:“舉秀才,不知書;舉孝廉,父別居?!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