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天石硯銘蘇軾翻譯

天石硯銘蘇軾翻譯

時間:2024-11-30 07:01:06 瀏覽量:

12歲那年,蘇軾有一天在家后院的空地上和孩子們一起挖游戲。突然發(fā)現了一個奇怪的石頭頭,形狀像一條魚,膚色柔和,呈淺綠色。表面上有精美的銀色圖案,敲門會發(fā)出叮當聲。他試圖將其用作硯使,很容易獲得墨,但不幸的是沒有儲水的地方。父親說:“這是天硯!凡是具有良好石材的硯石,不在乎其外觀!”因此,立即將這硯送給了蘇軾,蘇軾說:“”這硯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蘇軾i把它當作寶藏,并在上面刻上了銘文,說:“自從我收到上帝的恩賜以來,我以后就再也不能改變它?!钡赖聭摵芨撸蛘邞摫A羯眢w如果兩者兼而有之,那么我該如何選擇,以抬高人們的鼻子和膝蓋到人們的腳下,這個世界上有那么少的人嗎?”

元豐二年(1079年)的秋天和七月,我被定罪。整個家庭流離失所,書籍散落。第二年,我趕赴黃州,找不到硯臺,以為丟了。七年(1084))七月,這艘船前往當涂地球國,打開書柜,突然又看見了,高興極了。因此,他將其交給了蘇迨和蘇過。盡管裝飾的盒子不是很精致,但它是他父親雕刻的。

拓展資料:

原文:

軾年十二時,于所居紗縠行宅隙地中,與群兒鑿地為戲。得異石,如魚,膚溫瑩,作淺碧色。表里皆細銀星,扣之鏗然。試以為硯,甚發(fā)墨,顧無貯水處。先君曰:“是天硯也,有硯之德,而不足于形耳?!币蛞再n軾,曰:“是文字之祥也?!陛Y寶而用之,且為銘曰:

一受其戒,而不可更?;蛑饔诘?,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顧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豐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獄,家屬流離,書籍散亂。明年至黃州,求硯不復得,以為失之矣。七年七月,舟行至當涂,發(fā)書笥,忽復見之。甚喜,以付迨、過。其匣雖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硯處,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TAG: 天石硯銘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內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聯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