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29 22:00:42 瀏覽次數(shù):3
有很多與“信”的成語典故,以下是一些例子:
1. 信誓旦旦:形容言辭堅決,發(fā)誓時態(tài)度莊嚴。典故來源于古代官員在宣誓時常用的詞句:“信心誓言”,表示真心實意的決心和誠信。
2. 畫餅充饑:比喻空想或虛假的安慰。典故源自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賀新郎》詞中的“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邊,忽復乘舟夢日遼滅頂黃金寨”。辛棄疾在貧困時,幻想著美好的生活,但始終沒有實現(xiàn)。
3. 無中生有:指憑空捏造事實,沒有任何根據(jù)。典故來源于古代神話傳說,稱被譽為“歷代神僧”之一的慧思無曇大師。據(jù)說他能使金剛杵變出金蓮花、七寶盞等物,所以人們稱他為“無中生有”。
4. 紙上談兵:指只在紙面上和文字里談論兵事,而沒有真正實踐和實際經(jīng)驗。典故源自北宋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撰寫的《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他在文章中提到官員應該從書本上學習兵法,在文字上研究戰(zhàn)略,但并沒有實際參與戰(zhàn)爭。
5. 亡羊補牢:比喻事情出現(xiàn)了危機或錯誤,及時采取補救措施。典故來源于《戰(zhàn)國策·齊策二·韓非子》中的故事,講述了韓非子在齊國做官時,有一次羊群逃走了一只,他立即補牢捉住了其他的羊。這個典故告訴人們應該及時采取措施修復問題,而不是等待更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