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的典故和成語

發(fā)布時間:2025-09-29 22:03:19 瀏覽次數(shù):1

一、尊師重教的典故:

?

1.尊師重道終成大器

?

東漢時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當他還在童年求學的時候,看到郭林宗,心想這是一位難得的好老師,便對人說:“教念經(jīng)書的老師是很容易請到的,但是要請到一位能教人成為老師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彼运桶莨肿跒槔蠋?,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師。

?

但是郭林宗體弱多病,有一次他要魏昭親自煮粥給他吃。當魏昭端著煮好的粥進來的時候,郭林宗便呵責他煮得不好,而魏昭就再煮一次。

?

這樣一連三次,到了第四次,當魏昭再端粥來而又沒有不好的臉色時,郭林宗才笑著說:“我以前只看到你的外表,今天終于看到你的真心啦!”于是大喜,將畢生所學的都全部教給了魏昭,而魏昭也終成大器。

2.程門立雪

?

宋朝時,楊時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塊兒去拜見程頤,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閉目養(yǎng)神,坐著睡著了。這時候,外面開始下雪。這兩人求師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動,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頤才慢慢睜開眼睛,見楊時、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驚,說道:“??!他們兩位還在這兒沒走?”

?

這時候,門外的雪已經(jīng)積一尺多了,而楊時和游酢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神情。楊時這種尊敬老師的優(yōu)良品德,一直受到人們的稱贊?!俺涕T立雪”這一典故表達了古代中國尊師重教的教育傳統(tǒng)和誠心求學的精神。

?

?

二、尊師重教的成語:

?

1、一字之師

?

拼音:yī zì zhī shī

?

解釋:改正一個字的老師。有些好詩文,經(jīng)旁人改換一個字后更為完美,往往稱改字的人為一字之師。比喻從別人那學到一點東西也是自己的老師。

?

出處:宋·計有功《唐詩紀事》:鄭谷改僧齊己《早梅》詩:‘數(shù)枝開’作‘一枝開’。齊己下拜,人以谷為一字師。

?

譯文:鄭谷改齊己《早梅》寫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枝開。”鄭谷看了笑著說:“‘數(shù)枝’不能表現(xiàn)出早意來,不如用‘一枝’好?!饼R己驚訝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鄭谷拜了一拜。從此,眾多讀書人就把鄭谷看做齊己的“一字之師”。

?

用法:作賓語;指改正一個字的老師。

?

例句:他是文學巨匠,更是我的一字之師。

?

?

2、師道尊嚴

?

拼音:shī dào zūn yán

?

解釋:本指為師之道,在于尊重人性,嚴謹為學,即所謂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后改變其意思,多指為師之道尊貴、莊嚴。

?

出處:西漢戴圣編纂《禮記·學記》:“凡學之道,嚴師為難。師嚴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學?!?/p>

?

譯文:求學的道理,尊敬老師是最難做到的。教師受到尊敬,然后知識(學問)才會受到尊重;知識受到尊重,然后民眾才懂得敬重學業(yè)。

?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尊師重教。

?

近義詞:師嚴道尊、尊師重教

?

例句:傳承師道尊嚴,不忘民族初心。

?

3、尊師重道

?

拼音:zūn shī zhòng dào

?

解釋:指教師指引的應(yīng)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自己的教育事業(yè)。

?

出處: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圣主,莫不尊師貴道?!?/p>

?

譯文:臣聽說圣明的君主王候,哪個不是尊師重道的。

?

例句:尊師重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

擴展資料

?

尊師重教的名言:

?

1、一日為師,終身為父?!P(guān)漢卿

?

2、師道既尊,學風自善。——康有為《政論集在浙之演說》

?

3、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wù)。——《朱舜水集?勸興》

?

譯文:重視教育是建國的根本,培養(yǎng)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wù)。

?

4、人不可以不就師矣?!?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

譯文:人不能沒有老師指導學習。就:靠近。

?

5、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蔡啤稠n愈《師說》

?

譯文:人不是生下來就有知識的,怎能沒有疑難問題呢?有了疑問不向老師請教,最后還是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

尊師重教的故事
需要裝修報建?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歡迎咨詢客戶經(jīng)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