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百科知識 > 關于李姓的研究報告結論

關于李姓的研究報告結論

時間:2024-11-30 11:25:01 瀏覽量:

李姓是當今中國第一大姓,也是世du界頭號大姓。人口大約有八千七百多專萬,分布很廣,約占全屬國漢族人口的7.94%。就地區(qū)而言,李姓在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較高,一般在8%以上,而在南方諸省中所占比例則少于8%,尤其在東南沿海諸省,比例僅在4%左右。在臺灣排名第五位。若世界上所有姓李的人并排站在一起,能夠環(huán)繞地球一圈半。

李姓起源于今河南鹿邑。鹿邑古稱苦縣,春秋時先屬陳國,后歸楚國,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即李姓始祖老子(李耳)的出生地。從遠祖皋陶到大唐脈裔是李姓由萌芽到壯大的歷程。李姓血脈中的12個政權(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58個帝王,無數將相名臣,是中國歷史上所建的政權最多的姓氏。李姓為唐代國姓,唐以后蕃衍興旺,蔚為望族。

拓展資料

李姓,據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統(tǒng)計結果顯示,中國**李姓人口多達9500余萬,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7.9%。

在中國歷史上,李姓稱帝王者多達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涼、涼、吳、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大順等政權。

李姓的起源還有一種源于老姓說。這種說法主要源于對老子姓氏的考證, 認為老子不姓李而姓老, 李姓源于老姓。

從先秦歷史文獻來看,在老子之前,似無“李”姓之人及活動的記載,除傳說中的殷商人物李利貞(原姓理,后改姓李無信史證明)外,到春秋時代只有晉文公的法官李離。不過據專家考證,在《史記·循吏列傳》中記載的李離,系《左傳》士離之誤,不作李。直至戰(zhàn)國初期魏文公時才出現的李悝之人,此名姓也有爭議或幾種寫法:“里克”,或訛作“李兌”、“季充”。所以有一種觀點,李姓是因“老子”之后而起、繼而流傳下來的。

古文字學家唐蘭就認為,老子姓李名耳的說法不確實:“據當時人普通的稱謂,老聃的老字是他的氏族的名稱,因為當時稱子的,像孔子、有子、曾子、陽子、墨子、孟子、莊子、惠子以及其余,都是氏族下面加子字的”,“老聃在古書中絲毫沒有姓李的痕跡?!? 。郭沫若、馬敘倫等人同意此說。高亨從音韻學的角度對此說有進一步的考證。

【參考資料】

來自頭條百科:

https://www.baike.com/wiki/%E6%9D%8E%E5%A7%93?search_id=50zcbhq2cks000&prd=search_sug&view_id=3u0mmrbvy2s000。

© 轉乾企業(yè)管理-上海店鋪裝修報建公司 版權所有 | 黔ICP備2023009682號

免責聲明:本站內容僅用于學習參考,信息和圖片素材來源于互聯網,如內容侵權與違規(guī),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我們將在三個工作日內處理。聯系郵箱:303555158#QQ.COM (把#換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