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給楊貴妃寫過的詩

發(fā)布時間:2025-10-20 20:04:01 瀏覽次數(shù):0

李白為楊貴妃寫的是《清平調(diào)詞三首》,共三首七言樂府詩。分別是:

第一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第二首: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第三首:名花傾國兩相歡,常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清平調(diào)詞三首》原文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

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其三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清平調(diào)詞三首》注釋

⑴清平調(diào):唐大曲名,《樂府詩集》卷八十列于《近代曲辭》,后用為詞牌。

⑵“云想”句:懸想之辭,謂貴妃之美。見云之燦爛想其衣之華艷,見花之艷麗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實際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⑶檻:欄桿。露華濃:牡丹花沾著晶瑩的露珠更顯得顏色艷麗。

⑷群玉:山名,神話傳說中西***所住之地。因山中多玉石,故名。

⑸會:應(yīng)。瑤臺:傳說中西***所居宮殿。

⑹一枝秾(nóng)艷:指牡丹花(木芍藥)而言。秾,一作“紅”。

⑺巫山云雨:傳說中三峽巫山神女與楚王歡會接受楚王寵愛的神話故事。

⑻可憐:猶可愛、可喜之意。飛燕:即漢成帝皇后趙飛燕。倚新妝:形容女子艷服華妝的姣好姿態(tài)。倚,穿著、依憑。

⑼名花:牡丹花。傾國:喻美色驚人,此指楊貴妃。

⑽看(kān):此為韻腳,讀平聲。

⑾解釋:解散、消解之意。釋,即消釋、消散。一作“識”。春風:此指唐玄宗。

⑿沉香:亭名,沉香木所筑,在唐興慶宮龍池東。故址在今西安市興慶公園內(nèi)。沈,同“沉”。闌干:即欄桿。

《清平調(diào)詞三首》翻譯

其一

云想變作貴妃的衣裳,花想變?yōu)橘F妃之容貌,貴妃之美,如沉香亭畔春風拂煦下的帶露之牡丹。

若不是群玉仙山上才能見到的飄飄仙子,必定是只有在瑤臺月下才能遇到的女***。

其二

美麗得像一枝凝香帶露的紅牡丹,那朝為行云暮為行雨的巫山神女與之相比也只能是枉斷肝腸。

借問那漢宮中誰能與她相比,就算趙飛燕,也只有憑藉著新妝才差可與之比方。

其三

名花和絕色美人相與為歡,長使得君王滿面帶笑不停地看。

沉香亭北倚欄消魂之時,君王的無限春愁都隨春風一掃而光。

《清平調(diào)詞三首》創(chuàng)作背景

據(jù)晚唐五代人的記載,這三首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或天寶三年(744年)春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在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不可用舊日樂詞。因急召翰林待詔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奉詔進宮,即在金花箋上作了這三首詩。

《清平調(diào)詞三首》賞析

這三首詩,把木芍藥(牡丹)和楊妃交互在一起寫,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渾融一片,同蒙唐玄宗的恩澤。從篇章結(jié)構(gòu)上說,第一首從空間來寫,把讀者引入蟾宮閬苑;第二首從時間來寫,把讀者引入楚王的陽臺,漢成帝的宮廷;第三首歸到目前的現(xiàn)實,點明唐宮中的沉香亭北。詩筆不僅揮灑自如,而且相互鉤帶。“其一”中的春風,和“其三”中的春風,前后遙相呼應(yīng)。

第一首,一起“云想衣裳花想容”七字,把楊妃的衣服,寫成真如霓裳羽衣一般,簇擁著她那豐滿的玉容?!跋搿弊钟姓磧擅娴睦斫?,可以說是見云而想到衣裳,見花而想到容貌,也可以說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這樣交互參差,七字之中就給人以花團錦簇之感。接下去“春風拂檻露華濃”,進一步以“露華濃”來點染花容,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這就使上句更為酣滿,同時也以風露暗喻君王的恩澤,使花容人面倍見精神。

下面,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所居的群玉山、瑤臺?!叭舴恰薄ⅰ皶颉?,詩人故作選擇,意實肯定: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不是群玉山頭所見的飄飄仙子,就是瑤臺殿前月光照耀下的神女。玉山、瑤臺、月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襯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白玉般的人兒,又像一朵溫馨的白牡丹花。與此同時,詩人又不露痕跡,把楊妃比作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極。

第二首,起句“一枝紅艷露凝香”,不但寫色,而且寫香;不但寫天然的美,而且寫含露的美,比上首的“露華濃”更進一層?!霸朴晡咨酵鲾嗄c”用楚王的故事,把上句的花,加以人化,指出楚王為神女而斷腸,其實夢中的神女,根本及不到當前的花容人面。再算下來,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可算得絕代美人了,可是趙飛燕還得倚仗新妝,那里及得眼前花容月貌般的楊妃,不須脂粉,便是天然絕色。這一首以壓低神女和飛燕,來抬高楊妃,借古喻今,亦是尊題之法。

相傳趙飛燕體態(tài)輕盈,能站在宮人手托的水晶盤中歌舞,而楊妃則比較豐肥,固有“環(huán)肥燕瘦”之語(楊貴妃名玉環(huán))。后有人據(jù)此說,楊妃極喜此三詩,時常吟哦,高力士因李白曾命之脫靴,認為大辱,就向楊妃進讒,說李白以飛燕之瘦,譏楊妃之肥,以飛燕之私通赤鳳,譏楊妃之宮闈不檢。但這種說法遭到很多學者反對。這些學者認為:李白詩中果有此意,首先就瞞不過博學能文的玄宗,而且楊妃也不是毫無文化修養(yǎng)的人。據(jù)原詩來看,有明顯的抑古尊今之意。

第三首,從仙境古人返回到現(xiàn)實。起首二句“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傾國”美人,當然指楊妃,詩到此處才正面點出,并用“兩相歡”把牡丹和“傾國”合為一提,“帶笑看”三字再來一統(tǒng),使牡丹、楊妃、玄宗三位一體,融合在一起了。由于第二句的“笑”,逗起了第三句的“解釋春風無限恨”,春風兩字即君王之代詞,這一句,把牡丹美人動人的姿色寫得情趣盎然,君王既帶笑,當然無恨,煩惱都為之消釋了。末句點明玄宗楊妃賞花地點──“沈香亭北”?;ㄔ陉@外,人倚闌干,十分優(yōu)雅風流。

《清平調(diào)詞三首》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個性特色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并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xiàn)出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zhuǎn)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于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yǎng)和素材,構(gòu)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shù)的巔峰。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寫楊貴妃的詩
需要裝修報建?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歡迎咨詢客戶經(jīng)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