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的意思古文

發(fā)布時間:2025-10-22 01:10:01 瀏覽次數(shù):0

及在文言文中的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至、到、到達(dá)、遭遇、遇到、推及、涉及、來得及、趕得上,比得上;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趁著、跟、與;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及的基本字義

1、從后頭跟上:來得及。趕不及。

2、達(dá)到:及格。及第(古代科舉考試中選,特指考取進(jìn)士)。普及。過猶不及。

3、趁著,乘:及時。及早。及鋒而試。

4、連詞,和,跟:陽光、空氣及水是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以及。

“及”在文言文中的字義

1、用作動詞,意思是:趕上;追上。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及諸河,則在舟中矣。”

釋義:追到河邊,(孟明等人)已登舟離岸了。

2、用作動詞,意思是:至;到;到達(dá)。

出處: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p>

釋義:農(nóng)夫把春天到了的消息告訴了我,將要去西邊的田地耕作。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遭遇;遇到。

出處:春秋·佚名《叔向賀貧》:“略則行志,假貨居賄,宜及于難?!?/p>

釋義:犯法胡為,放利聚財,該當(dāng)遭到禍難。

4、用作動詞,意思是:推及;涉及。

出處:先秦·孟子《齊桓晉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p>

釋義:敬愛自己的長輩,進(jìn)而也敬愛別人的長輩。

5、用作動詞,意思是:來得及。

出處:漢·劉向 《荊軻刺秦王》:“方急時,不及召下兵?!?/p>

釋義: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來不及召來侍衛(wèi)。

6、用作動詞,意思是:趕得上;比得上。

出處:先秦·佚名《鄒忌諷齊王納諫》:“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p>

釋義:您美極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7、用作介詞,意思是:等到;到了。

出處:魏晉·王羲之《蘭亭集序》:“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p>

釋義:等到對得到或喜愛的東西已經(jīng)厭倦,感情隨著事物的變化而變化,感慨隨之產(chǎn)生。

8、用作介詞,意思是:趁著。

出處:先秦·左丘明 《子魚論戰(zhàn)》:“彼眾我寡,及其未既濟(jì)也,請擊之?!?/p>

釋義:對方人多,我方人少,趁著他們沒有全部渡過泓水,請攻擊他們。

9、用作介詞,意思是:跟,與。

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屈完及諸侯盟?!?/p>

釋義:后來,屈完代表楚國與諸侯國訂立了盟約。

10、用作連詞,意思是:和,與。

出處:魏晉·李密 《陳情表》:“臣之辛苦,非獨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見明知?!?/p>

釋義:我的辛酸苦楚,并不僅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長官所能明白知曉的。

需要裝修報建?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歡迎咨詢客戶經(jīng)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