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3 07:45:01 瀏覽次數(shù):0
歷史上,越國共被滅了四次。第一次是前494年(夫差二年),吳王出動全部精兵伐越,在夫椒大敗越軍,終于報了姑蘇失敗之仇。被吳王夫差所滅,后復國。第二次被楚威王所滅,后殘余勢力在廣東福建建立百越。第三次被秦始皇所滅,后部分族人又復國,建立東越。第四次被漢武帝所滅,徹底滅亡。
越國(公元前2032年—公元前222年),是中國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東南方的諸侯國。越國處在東南揚州之地,《史記》記載其始祖為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余,是大禹的直系后裔中的一支。越國與杞國、繒國、褒國等皆為大禹后裔子孫所分封。
越國封地處歐余山之南(陽)面,國君為姒姓。蹄(宰勛)開基為歐陽氏。越國主要以紹興禹王陵為中心。春秋末期,允常時與吳國發(fā)生了矛盾,并相互攻伐。前496年,允常死后,勾踐即位,前473年,勾踐消滅吳國,出兵向北渡過淮河,在徐州與齊、晉諸侯會合,向周王室進獻貢品。勢力范圍一度北達齊魯,東瀕東海,西達今皖淮、贛鄱,雄踞東南。
前333年,越王無彊北上伐齊,聽信田姓說客所誤,率領(lǐng)大軍調(diào)頭攻楚,不料中埋伏,兵敗身亡;由于無彊沒有指定繼承人,越國因此而分崩離析,各宗族子弟們競爭王位和權(quán)位,居住在長江南部的沿海。東越國,閩越國皆為其后人所建國家。
秦始皇二十五年(前222年),秦軍降越君,置會稽郡。漢武帝時,東甌和閩越余部完全歸入漢朝,遷到了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