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0-27 15:57:01 瀏覽次數(shù):0
隸書起源于秦朝,盛行于東漢時期,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后命令李斯創(chuàng)立小篆形成統(tǒng)一的文字,但由于奏事繁多,篆字難成,接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將其改為隸字,提高了書寫效率,同時對于草書以及楷書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隸書起源于秦朝隸書起源于秦朝時期,盛行于東漢時期,秦始皇將六國統(tǒng)一,開始命令李斯創(chuàng)立小篆形成統(tǒng)一的文字,但是同時也采納了程邈整理的隸書。隸書將圓轉(zhuǎn)為方折,提高了書寫效率。
小篆字體雖然在大篆上有所改革,但是字體還是比較的繁瑣,在秦朝時期,由于奏事繁多,篆字難成,于是秦始皇命令人將其改為隸字。隸書對于草書以及楷書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
隸書相傳是由秦未程邈在獄中所整理,去繁就簡將篆書字體的圓形改為方形,曲線筆畫改為直線,將連筆改為斷筆,古代將隸人稱為掌管文書的小官吏,所以在當時隸書也被稱為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