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發(fā)布時間:2025-11-02 13:37:01 瀏覽次數(shù):0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融會貫通、含英咀華、細嚼慢咽、窮原竟委、咬文嚼字、尋根究底

融會貫通:把各方面的知識或道理融合貫穿起來,從而得到系統(tǒng)透徹的理解 但見一個事是一個理,不曾融會貫通。

含英咀華:比喻欣賞、體味或領(lǐng)會詩文的精華沈浸醲郁,含英咀華。唐· 韓愈《進學解》

細嚼慢咽:本指慢慢地吃東西。引申慢慢去體味。

窮原竟委:深入探求事物的始末別人亦只能略舉大凡,不能窮原竟委?!敦撈亻e談》

咬文嚼字:指過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諷刺那些專門死摳字眼而不去領(lǐng)會精神實質(zhì)的人。也諷刺那些講話時愛賣弄自己學識的。

尋根究底:尋求和追究事物的根底。

囫圇吞棗的近義詞:不求甚解、生吞活剝、走馬觀花

不求甚解:原指讀書只求理解精,不著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釋,無貶義好讀書,不求甚解。

生吞活剝:喻指生硬地搬用別人的言論、文辭?,F(xiàn)泛指不聯(lián)系實際,生搬硬套別人的理論、經(jīng)驗、方法等。

走馬觀花:見“ 走馬看花 ”。

囫圇吞棗造句

1、不懂的問題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2、學習知識要深刻理解,不要囫圇吞棗。

3、讀書要反復的讀不能囫圇吞棗。

4、我讀書經(jīng)常只是囫圇吞棗的看一遍。

5、對于課堂上老師講的知識,我們要消化,不要囫圇吞棗地接收。

6、我們讀書一定要讀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圇吞棗。

7、上課學習不能半知半解,囫圇吞棗是不能提高學習成績的。

8、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師發(fā)的家長信囫圇吞棗的看了。

9、同桌看一篇小說,才用十分鐘就囫圇吞棗的看完了。

10、老師叫我們熟讀明天的課文,而我囫圇吞棗的幾分鐘就看完了。

11、爸爸講的故事我不是很明白,只能讓我囫圇吞棗的了解了一些。

囫圇吞棗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囫圇吞棗告訴我們:做事情要一步一步來不要著急,按事物的一般規(guī)律來進行。不能對事物不加分析思考,就直接籠統(tǒng)地接受,應該充分消化、全面認識該事物。

這世間的事物大多數(shù)都有利弊的兩面,而興利除弊要有適當?shù)霓k法,不能一概而論。

似是而非、囫圇吞棗的描述事物或是學習,只能令人感到恥笑。這就提醒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只有認真學習,從實際出發(fā),腳踏實地,才會在生活和學習等其他方面學到真知識。

囫圇吞棗的反義詞
需要裝修報建?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歡迎咨詢客戶經(jīng)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