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1-09 12:45:01 瀏覽次數(shù):0
“妃”本指匹配者,《禮記》“天子之妃曰后”,《說文》:“妃,匹也?!焙髞碇傅陀诨屎蟮呐蛹墑e,太子正妻,如皇太子妃、王妃。魏晉時候也指皇帝侍妾,如三國時有淑妃,爵比諸侯王。
上古時期,妃是用來稱呼君主之正室,因當(dāng)時后字的使用是用于稱呼君主而非君主的正室。周朝設(shè)一后三夫人六宮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
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后,皇帝正室為后,當(dāng)時側(cè)室有名號者皆稱夫人,低位或無名號者為姬。漢初,妃僅指皇太子正妻,西漢后期,諸侯王正妻也改稱為妃,具體又分為太子妃、王妃等,后世沿用,如魏明帝平原王時期的妻虞妃,吳南陽王妃張妃,唐廣平王妻崔妃等。除“妃妾”一詞以外,妃通常不用于指代皇帝之妾。
曹魏首次將妃一詞用在稱呼帝王妃嬪中,曹叡設(shè)淑妃,為后妃第四等,位次于皇后、夫人和貴嬪。晉武帝時,淑妃為九嬪之首,位在三夫人之下。南朝宋首次設(shè)貴妃,位列三夫人之首,僅在皇后之下。
唐宋兩朝時,改三夫人為四妃,貴妃、淑妃、德妃、賢妃等為正一品,位在皇后之下。
唐玄宗時改為惠妃,麗妃,華妃。
明朝時,后宮位號分別不嚴(yán)密,以貴妃為眾妃之首并僅次于皇后,其余宮妃以寓意吉祥或美德之字作為妃的徽號。
清朝后宮,前期變化較大且有較大隨意性。關(guān)外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后妃制度。這時妻妾沒有名號。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侍珮O時期,有了后妃之別,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guān)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入關(guān)后,后妃名稱多了起來。順治十五年決定采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shè)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設(shè)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shù)。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并沒有真正執(zhí)行。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后妃制度。后妃設(shè)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yīng),沒有定數(shù),分居?xùn)|西12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