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1-12 03:43:01 瀏覽次數(shù):1
《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接下來分享《出塞》古詩翻譯及詩意,供大家參考。
《出塞》原文和詩意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翻譯:秦漢以來,明月就是這樣照耀著邊塞,離家萬里的士卒始終沒能回還。
如果有衛(wèi)青這樣的將軍立馬陣前,一定不會讓敵人的鐵蹄跨過陰山。
詩意:《出塞》是唐朝詩人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此詩主要是慨嘆遠征之苦,良將之苦,體現(xiàn)出了詩人對家國的愛重和維護、對戰(zhàn)爭勝利的渴望與期盼以及對良將的信心。
作者簡介王昌齡 (698—757),字少伯,漢族,河?xùn)|晉陽(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說京兆長安人(今西安)人。盛唐著名邊塞詩人。
王昌齡與李白、高適、王維、王之渙、岑參等人交往深厚。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譽,又被后人譽為“七絕圣手”。王昌齡詩緒密而思清,與高適、王之渙齊名,時謂王江寧。有文集六卷,今編詩四卷。
創(chuàng)作背景全詩雄渾豁達,氣勢流暢,一氣呵成。詩人以雄勁的筆觸,對當(dāng)時的邊塞戰(zhàn)爭生活作了高度的藝術(shù)概括,把寫景、敘事、抒情與議論緊密結(jié)合,在詩里熔鑄了豐富復(fù)雜的思想感情,使詩的意境雄渾深遠,既激動人心,又耐人尋味。對《出塞》的評價歷來很高。明代詩人李攀龍甚至推獎它是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楊慎編選唐人絕句,也列它為第一。
《出塞》是王昌齡早年赴西域時所做,《出塞》是樂府舊題。王昌齡所處的時代,正值盛唐,這一時期,唐在對外戰(zhàn)爭中屢屢取勝,全民族的自信心極強,邊塞詩人的作品中,多能體現(xiàn)一種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和克敵制勝的強烈自信。同時,頻繁的邊塞戰(zhàn)爭,也使人民不堪重負,渴望和平,《出塞》正是反映了人民的這種和平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