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R得實AR-3240針式打印機故障維修15例

發(fā)布時間:2025-09-28 21:36:53 瀏覽次數:0

故障現象1:開機后打印機電源指示燈亮,能自檢,打印時不走紙。分析檢修:故障原因一般是打印機走紙電機或驅動電路有故障,有3個原因可以導致該故障。(1)走紙電機損壞。(2)驅動高壓未加到電機的繞組(3)相序脈沖信號未加到電機繞組上。斷電后用萬用表電阻擋測量,發(fā)現TR9的b-e結開路。更換后通電試機,打印還是走紙,但這時可以聽到走紙電機發(fā)出輕輕的“咔咔”聲。按下走紙鍵,測量D2負端的電壓,+35V高壓已加到電機繞組上,說明步進相序信號末加人。斷電測試STA404A,發(fā)現①~③和①~⑤腳短路,造成走紙電機缺相。更換一片STA404A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2:開機打印時不進紙。分析檢修:引起不進紙的原因主要有3個:(1)送紙方式調節(jié)桿是否選擇相應的送紙方式。(2)導紙板邊框是否夾得過緊,使送紙不順暢。(3)進紙通道被異物堵塞。經檢查,本例故障為導紙板邊框夾得過緊所致。放開導紙寬度,使其稍大于紙張寬度,打抑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3:開機后聯(lián)機燈一直在閃爍,自檢及聯(lián)機均不打印。分析檢修:引起打印機自檢及聯(lián)機均不打印故障的原因有4個:(1)打印頭溫度過高,保護電路啟動。(2)檢測電路失靈,發(fā)生誤判。(3)打印針公共驅動管損壞。(4)打印針驅動電路有故障。
故障現象4;接通電源后,除聯(lián)機燈外,其他燈全亮,打印機沒有復位動作。分析檢修:造成這種故障現象的原因,通常是由于CPUROM的地址線、數據線及控制線有問題,或復位電路有問題,開機后用示波器檢查CPU的地址、數據線及控制線發(fā)現均無信號波形,說明CPU沒有進人初始化程序,總處于復位狀態(tài),因此可判定故障產生在復位電路。用示波器檢查復位芯片的輸出信號IC7⑤腳,發(fā)現復位信號為脈寬小于20ms的方波,這是不正常的復位信號,再檢查復位芯片的輸人信號IC7④腳,發(fā)現該信號是與輸出信號同周期的鋸齒波。該信號來自IC11⑥腳,而IC11芯片是門電路LS05,它的前級輸人沒有周期信號,正常情況F不可能產生鋸齒波,故可判斷IC7或IC11損壞。檢查IC7和IC11,發(fā)現IC7內部損壞。更換IC7芯片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5:開機后沒有反應。分析檢修:打印機開機后沒有反應,首先應查找電源故障。主板上該打印機電源有3部分:保險絲板、電源變壓器和主板上的直流電源。保險絲板由保險絲管F1和交流濾波電路組成。電源變壓器的初級繞組連接到經過交流濾波電路濾波后的交流220V電壓上,次級有3組輸出:29.7V、8.1V和6.1V。在電源變壓器的初級繞組中串有熱保護器,當外電網有瞬間高壓或電源電路出現故障時,熱保護器立即熔斷,以達到保護作用。交流29.7V電壓通過接插件CN201的①、②、③腳進人主板,經雙向二極管VD201全波整流后,再由C201、C202和R201組成的濾波電路濾波后輸出直流(30~45V)電壓,用于供給打印頭驅動。交流6.1V電壓通過CN201的④、⑤腳進人主板,由橋堆VDB201整流后,經過由調整管VT201組成的串聯(lián)型穩(wěn)壓電路穩(wěn)壓后,輸出所。2.0~3.5V的直流電壓,于供給步進電機靜態(tài)鎖定。交流29.7V電壓還通過接插件CN202的③、④腳進入主板,由橋堆VDB202進行整流,再經過由調整管VT202組成的串聯(lián)型穩(wěn)壓電源穩(wěn)壓后,輸出32~38V直流電壓,用于驅動步進電機。交流8.1V電壓通過CN202的①、②腳進人主板,由橋堆VDB203整流后,再經過IC201(SI-3052V)三端穩(wěn)壓器穩(wěn)壓后,輸出+5V電壓,用于供給邏輯電路和操作面板上的指示燈。
根據上述原理分析,估計本例故障是+5V電源故障。實際檢測各組直流輸出電壓正常,只有+5V電壓輸出為0.2V,顯然故障范圍在+5V直流電源中。檢查保險絲管F207正常,用萬用表測IC201的輸人端對地電壓為10V,屬正常值。用萬用表的電阻擋,分別從IC201的3條引腳的根部對連接各個引腳的印制線測量其電阻值,發(fā)現輸人端開路,說明這3條引腳的焊點有虛焊,重新焊好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6:開始能聯(lián)機打印,過一會打印機不能聯(lián)機。分析檢修:拆開打印機,用萬用表測開關穩(wěn)壓電源的輸出電壓均正常,測主板上各集成電路工作電壓也正常。結合故障現象分析,估計故障出在復位電路。該電路主要由IC2、 晶體管TR1和并行接口芯片IC1等組成。開機時,IC1的⑥腳為低電平, TR1截止,由C3充電產生-一定的脈寬的復位信號,由IC2⑤腳輸出。聯(lián)機打印時微機送來初始化脈沖INIT,以IC1反相后,,使TR1飽和,也能產生復位脈沖,使打印頭字朝位。開機檢測IC1(74LS05)的⑥腳始終為高電平,檢查發(fā)現IC1已損壞。更換IC1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7:打印文本重疊。分析檢修:用萬用表測電動機繞組公共點的VM(+35V)電壓正常,按“走紙”鍵,用示波器測量CN6的①、②腳有高低壓交替波形,由此說明電動機驅動電路無問題。再檢查相位控制電路,用示波器測晶體管陣列(STA404A)的③、⑤、⑦、⑨腳控制信號,發(fā)現⑦、⑨腳無信號。進一步測STA404A的②、④、⑥、⑧腳相位信號均正常,由此判斷晶體管陣列STA404A局部損壞。更換sTA404A后試機,打抑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8:開機后打印機操作面板上指示燈顯示正常,但是字車不復位,按走紙按鍵,不走紙。分析檢修:開機后打印機操作面板上指示燈顯示正常,說明初始化工作已結束,打印機的主控電路及其復位電路正常。字車不復位及按走紙鍵不走紙分析,估計打印機的字車控制與驅動電路有故障。
AR-3240打印機字車控制與驅動電路采用四相步進電機,用1-2相激勵方式,高壓驅動、低壓鎖定驅動系統(tǒng)。步進電機的四相控制信號由CPU (IC6)的P60、P61 P62、P63(引腳9、10、11、12)端發(fā)出,經過OC門電路LSO6(IC3)反相后,分別驅動三極管VT5、VT7,VT6和VT8(D1725X4),然后再供給步進電機作為四相驅動信號CR1 、CR2、CR3和CR4。CPU的8位數據總線直接和定時器82C53.2( IC4 )的數據總線連接在一起,同時由CPU的CLK23腳和P43 54腳端給IC4提供CLK2和GATE2信號,再由IC4的17腳輸出電機的高/低壓控制信號,通過IC3(LS06)反相后驅動三極管VT1(C1740)和VT2(B825)的導通或截止。當VT2導通時,高壓HV加到字車電機上,電機運轉;當VT2截止時,低壓VK,加到字車電機上,電機鎖定。先拔掉接插件CN5,檢測電機本身,如果電機正常再檢測其他電路。
電路故障有兩方面:一是高/低壓切換電路故障;二是字車電機相位驅動信號缺相。如果缺相時字車會啟動困難原地抖動,且發(fā)出“嗡嗡”噪聲,這種情況可用示波器在加電開機狀態(tài)下,在接插件CN5的③、④、⑤、⑥腳上測試相位波形,哪一個繞組缺相就可能是該繞組所對應的驅動三極管或所對應的OC門損壞。更換三極管VT5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9:打印文稿字體被壓縮,滾動手柄轉動很不靈活,手動進、退紙困難。分析檢修:維修步驟如下。第1步,拆開打印機,檢查齒輪及其傳動機構,未發(fā)現異常。第2步,拆下走紙電動機,手動進退紙靈活,由此說明機械部分基本正常。第3步,檢查電動機,發(fā)現繞組已變形。由于平時操作時很少用自動進退紙功能,而經常在電源打開狀態(tài)下使用手動進退紙,從而引起電動機功耗增大,以致繞組發(fā)熱變形,轉子摩擦力增大。換用同型號電動機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10:打印文稿時,每行字上出現幾條淡淡的黑線。分析檢修:利用打印頭診斷程序檢查,發(fā)現⑧號針不正常。拆下打印頭檢查,發(fā)現打印針已嚴重臟污,造成出針不順利。清潔打印頭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11:打印過程中不慎被色帶絞進字車導軌中并纏住打印頭。分析檢修:拆開機殼取出主電路板,檢查發(fā)現保險電阻x06已開路。試用2A保險管串0.5Ω/2W電阻更換后,通電打印頭在原處抖動,用手推打印頭移動困難。取下打印頭12芯排插電纜,打印頭能靈活運動,檢查字車電動機驅動電路,發(fā)現D2、D3、TR6均被擊穿。更換D2、D3、TR6后試機,抑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12:打印機打印字符嚴重缺筆畫。分析檢修:仔細觀察發(fā)現,字符嚴重缺筆畫是有規(guī)律的,基本上是缺少一半點陣圖像,由此估計不像是打印頭臟引起的,也不像是打印頭析針或打抑頭電纜信號線脫線引起的。因為斷針或脫線不會那么多,更不會恰好是一半,估計故障在打印頭控制與驅動電路中。AR-3240打印機打印頭控制與驅動電路分三部分:
1.打印頭針線圈激磁高壓控制電路
分別由三極管VT21及VT13、VT22及VT14、VT23 及VT15、VT24及VT16、VT28 及VT20、VT27及VT19、VT26 及VT18、VT25及VT17完成對24針線圈HD1~HD24施加激磁高壓的控制,當這些三極管導通時,激磁高壓加到相應的針線圈上,其一對應。 上述的8組三極管又分別受IC5(uPD65006-015)的HCC0~HCC7端(②~⑨腳)控制。
2.驅動晶體管陣列控制電路

由驅動晶體管陣列TA2~TA7(STA405AX6)完成對24針數據的功率放大。TA2~TA7 又分別受IC5的HD01~HD024端(②~⑥腳.⑨~⑤腳)控制,其具體也是一一對應關系。TA2~TA7 內的三極管導通時,相應的針線圈有電流流過,打抑針出針打印。

3.打印頭激勵控制電路

該電路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奇數針激勵控制電路,另一部分是偶數針激勵控制電路:來自定時器82C53(IC4)的O端(10腳)的低電平脈沖信號分為兩路:一路送到IC15(LS32)的②腳;另一路送到三極管TR34的基極,該信號為低電平期間TR34截止。電容C35由VH1經電阻R112而充電,隨著C35的充電,比較器PC339( IC16)的“+”端電位逐漸升高,當“+”端電位高于“-”端時,比較器IC16的輸出端就由原來的低電平翻轉為高電平。在C35充電期間,IC16輸出低電平,在這個期間或門IC15的兩個輸人端都為低電平,所以其輸出端亦為低電平。一旦IC16翻轉為高電平后,IC15的輸出端(③腳)變?yōu)楦唠娖健C15輸出端為低電平的時間就是打印頭激勵時間,IC15的③腳連接到IC5的⑦腳( 即ODD.:EN端),這個奇數針允許信號用于控制奇數針線圈通電時間,僅當此信號為低電平有效信號時,IC5的⑨腳才發(fā)出高電平,⑨腳奇數針才有可能出針打印。由IC4的01端(⑥腳)控制偶數針激勵控制電路,其原理同奇數針激勵控制電路,這里不再重述。偶數針的允許信號由ICI5的⑨腳發(fā)出,送到IC5的⑧腳(即EVEN-_EN端),同樣僅當此信號有效時,偶數針才有可能出針打印。
從上述電路分析可以看出,本例故障很有可能是奇數針或偶數針全部沒有出針打印。據此應首先分別在IC5的⑨腳和⑧腳檢測有無正常的低電平奇數針和偶數針激勵控制信號,若無奇數針激勵控制信號,則故障在奇數針激勵控制電路中;若無偶數針激勵控制信號,則故障在偶數針激勵控制電路中。然后再分別檢測這一部分電路中各個元器件有無損壞。
經檢測IC5的④腳上沒有低電平信號出現,始終為高電平,但是IC4的10腳有低電平脈沖,說明IC4完好,檢測三極管VT34也正常,比較器IC16也正常,最后發(fā)現電容C35漏電嚴重。用原值電容更換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13:接通電源后,面板指示燈亮,打印頭有異常叫聲,字車不動作,無法打印。分析檢修:拆開打印機檢查,發(fā)現F206 R203均被燒壞。測VT202(D1593)的正反向電阻異常,將其焊下檢查,證實它的b-e結已擊穿短路。試更換VT202、R203后,字車能復位,但F206發(fā)紅,用手摸VT202的散熱片發(fā)燙,估計C207 R204、VT2( B825 )短路。經仔細檢查,發(fā)現VT2的c、e極已被擊穿。更換VT2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14:在打印過程中,字車有時候能夠復位,有時無法復位。分析檢修:字車不能準確地返回初始位置,可能是字車初始位置檢測電路有故障。抑機開機后,不管字車處于哪個位置,字車都將返回左界初始位置,或者在打印過程中遇到回車命令也要返回初始位置。為使字車準確地返回初始位置,在字車導軌左端安裝了-一個光敏遮斷器,它和裝在字車上的遮光片組成初始位置傳感器。當字車返回初始位置時,,因遮光片擋光,光敏三極管截止,cPU的P82端為高電平。字車不在初始位置時,光敏二極管因接收發(fā)光二極管的光而導通,P82端為低電平。字車不能準確地返回初始位置,可能是初始位置檢測信號HP有誤。把打印機的色帶盒取下后,觀察打印機的字車運行過程,結果字車每次都能準確地返回初始位置,由此判斷為字車初始位置檢測靈敏度下降,因為裝上色帶盒后會使發(fā)射到光敏三極管上的光變弱,有時會使該管感受不到光線,因而會誤以為字車已返回初始位置,其實它并未到位。之所以會形成上述狀況,是由于傳感器上積有塵土造成的。將傳感器拆下后,清洗干凈,裝上后試機,打印機工作恢復正常。
故障現象15:開機及自檢打印正常,聯(lián)機打印字符錯。分析檢修:從現象上看,顯然是與主機接口部分有故障。測量IC1的各腳電平及邏輯關系,均正常,該芯片涉及BUSY ACK、ERR、SIJ、P-END SEIMN,而打印機走紙、退紙均正常且不鎖主機,所以IC1不會損壞。檢查發(fā)現字符對應的二進制碼末尾為1者打印正確,而為0者均重打印,從接主機的電纜25芯D型口處,測量D0~D7至主板排阻RA2的接線,發(fā)現D0不通,進而檢查到該機并行接口卡36芯座的⑧腳至插主板的32針頭的第25針不通。用電烙鐵焊接好斷線后,聯(lián)機打印恢復正常。
star 404
需要裝修報建?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歡迎咨詢客戶經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