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09-29 09:43:11 瀏覽次數(shù):2
kuài jī shān
“山”,初見于商朝甲骨文時代,本義是陸池上隆起高聳的部分。這是一個象形字。字形像三個并排的山峰:甲骨文的山峰是等高的;金文以后突出了中間的主峰,后來陸續(xù)在商朝金文、楚系簡帛、秦系簡牘、秦朝小篆中發(fā)現(xiàn),“山”字簡體版的楷書從《說文》演變而來。
讀作 [kuài jī shān]
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跡中的四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fā)生在會稽山,《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第八卷·海內東經(jīng)》曰:“會稽山在大楚南”。
顧愷之說會稽山“千巖竟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云興霞蔚”。晉朝貴族王羲之、謝安等定居紹興。
南朝詩人王藉詠會稽山的詩句“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傳誦千古。
kuài jī shān
會稽山,原稱茅山、畝山,位于浙江紹興北部平原南部,跨越柯橋區(qū)、越城區(qū)、諸暨市、新昌縣、嵊州市、上虞區(qū)等地,主峰在嵊州市西北。
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的上古治水英雄大禹,一生行跡中的四件大事:封禪、娶親、計功、歸葬都發(fā)生在會稽山,《山海經(jīng)·海經(jīng)第八卷·海內東經(jīng)》曰:“會稽山在大楚南
會稽山占地5平方公里,以大禹陵、百鳥樂園、香爐峰、大香林等景區(qū)為主要景觀。會稽山文化積淀深厚。景區(qū)內有大禹陵,爐峰禪寺等名勝古跡,最高峰為香爐峰。
1998年始,投資兩億多元人民幣,相繼建成了國內鳥類飼養(yǎng)品種和數(shù)量最多的百鳥樂園及水中樹景、九龍壇、祭禹廣場等景點,景區(qū)達到了5平方公里,具有4000多年歷史的守陵村、宛委山陽明洞天于2005年陸續(xù)推出。
kuai 四聲
ji 一聲
shan 一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