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知識 > 呂不韋的故事一字千金還是一諾千金
發(fā)布時間:2025-10-26 13:44:01 瀏覽次數(shù):0
呂不韋的故事是一字千金。
故事內(nèi)容:
戰(zhàn)國末期,衛(wèi)國濮陽有個大商人名叫呂不韋,非常富有。他經(jīng)常到趙國邯鄲經(jīng)商,就在那里遇見了當時在趙國做人質(zhì)的秦國公子異人。異人共有兄弟二十多人,他排行在中間,而且又在趙國當人質(zhì),所以并不受秦王的寵愛。呂不韋見了異人,覺得如果幫他登上王位,將來自己肯定會獲利萬倍。于是,呂不韋就和他結(jié)交,并且給他出謀劃策。不但如此,呂不韋還拿出大量金錢幫助異人籌劃回國競爭太子之位的事情。后來他還把自己的寵妾趙姬送給異人為妻。異人在呂不韋的資助下登上了王位,這就是歷史上的秦莊襄王。莊襄王為了報恩,便封呂不韋為文信侯,官居相國,將河南洛陽十萬戶封作他的食邑。但是莊襄王在位僅三年便病死了,于是趙姬十三歲的兒子嬴政繼承了王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嬴政尊呂不韋為“仲父”,由他攝政,這樣國家的大權(quán)就全操在呂不韋和趙姬的手中了。
當時魏有信陵,楚有春申,趙有平原,齊有孟嘗,四大公子天下聞名,而且這幾人門下都養(yǎng)有門客數(shù)千人。呂不韋覺得像秦國這樣的大國,卻沒有那四個國家名氣大,心里很是不快,于是也廣納賢士,給他們優(yōu)厚的待遇,很快也招攬了三千門客。為了樹立自己的威信,他把這三千門客作為他的智囊團,想出種種辦法來鞏固自己的權(quán)勢地位。這些門客中,三教九流的人應(yīng)有盡有,他們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和心得。
呂不韋請他們依自己的專長,編寫許多篇文章,然后將這些作品***成一部偉大的著作,定名為《呂氏春秋》。這是一部雜書,內(nèi)含天文地理、風土人情、治理人世等各方面的內(nèi)容。該書分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多篇文章,總共有二十多萬字,內(nèi)容十分豐富,包羅了天地萬物,囊括上下古今,堪稱一本奇書。呂不韋對這部書非常得意,就把它刻在巨簡上,掛在秦都咸陽的城門上,并貼出告示說:“各方人士如果有能在書上增加一個字或者減少一個字的,就賞賜千金。”并把千兩黃金放在書旁邊,表示他說話算話??墒菄^的學者百姓沒有一個人出來,誰不知道呂不韋當時是權(quán)傾朝野、手握兵權(quán)的秦國宰相,哪有人敢對這部書增刪一個字。
由此故事提煉出成語“一字千金”。
故事寓意:
在呂不韋的權(quán)力鼎盛時期,招納三千門客著成《呂氏春秋》一書,告示說增改一字賜千金,呂不韋對《呂氏春秋》內(nèi)容追求盡善盡美,也促成了其集先秦雜家之大成,成為秦雜家的代表作。“一字千金”也由此演變成了一個用來形容文章不可修改、價值很高的成語。當人們夸贊某人詩文精妙時,可用“一字千金”進行贊美。
“一字千金”的原義是改動一個字賞賜千金;后用來稱贊詩文精妙,價值極高。字:文辭。
出自《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乃使其客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八覽、六論、十二紀,二十余萬言,以為備天地萬物古今之事,號曰《呂氏春秋》。布成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p>
譯文:呂不韋就命他的食客各自將所見所聞記下,綜合在一起成為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并將之刊布在咸陽的城門,上面懸掛著一千金的賞金,遍請諸侯各國的游士賓客,若有人能增刪一字,就給予一千金的獎勵。
拼音:yī zì qiān jīn。
近義詞:一字千鈞、一字一珠、一字連城、字字珠璣。
反義詞:一文不值。
成語結(jié)構(gòu):主謂式。
用法:在句子中可充當定語、賓語;含褒義。
例句: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造句:
1、今天在古董拍賣會場上,某些名人的書法作品以高價賣出,真可說是一字千金。
2、他的作品原本無人青睞,哪知成名之后,一字千金,洛陽紙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