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知識 > 世說新語主要描述什么時期
發(fā)布時間:2025-10-26 13:47:01 瀏覽次數:0
《世說新語》主要描述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其內容主要是記載東漢后期到晉宋間一些名士的言行與軼事。書中所載均屬歷史上實有的人物,但他們的言論或故事則有一部分出于傳聞,不是都符合史實。
內容簡介:
《世說新語》又稱《世說》《世說新書》,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說》(原書亡佚),后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說新書》,大約宋代以后才改稱。
《世說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說“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此書中相當多的篇幅雜采眾書而成。如《規(guī)箴》《賢媛》等篇所載個別西***物的故事,采自《史記》和《漢書》。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記載。
作品鑒賞:
1、思想內容
《世說新語》今存最早刊本為宋紹興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篇1130則。其上卷為“德行”、“言語”、 “政事”、“文學”4門,這正是孔門四科,說明此書的思想傾向有崇儒的一面。但綜觀全書多有談玄論佛的內容,其思想傾向并不那么單純。
《世說新語》是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玄學“筆記小說”的代表作,為言談、軼事的筆記體短篇小說。從《世說新語》及相關材料中魏晉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晉時期談玄成為風尚,對魏晉士人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況,乃至整個社會風氣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2、藝術特色
《世說新語》及劉孝標注涉及各類人物共1500多個,魏晉兩朝主要的人物,無論帝王、將相,或者隱士、僧侶,都包括在內。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在表現(xiàn)人物的特點,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人物的獨特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
《唐語林》《續(xù)世說》《何氏語林》《今世說》《明語林》等都是仿《世說新語》之作,稱之“世說體”。一說晏殊刪并《世說新語》?!妒勒f新語》成書以后,劉孝標等人皆為之作注,今僅存劉孝標的注本。
《世說新語》的語言清微簡遠、言約旨近、冷峻雋永,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和鮮明的藝術特色。主要表現(xiàn)以下三方面。首先,典雅與通俗?!妒勒f新語》語言雅俗兼?zhèn)?,所記魏晉人物言語之玄遠高雅,多義深意雋,耐人尋味。一方面,魏晉名士品人論事,以雅為美。以“雅”組成的褒義短語隨處可見。其次,機智與幽默?!妒勒f新語》中的魏晉名士思想解放,感情豐富,精神自由,智慧卓越,又勇于并且急于表達自己的感情,闡發(fā)自己的思想,體現(xiàn)自己的才智,實現(xiàn)自己的價值。在清談的熏陶之下,他們長于思辯、善于應付,富于機智性和幽默感。最后,白描與修辭?!妒勒f》敘事、記言乃至刻畫人物形象,主要運用白描手法,用質樸的語言,簡潔地勾勒物象,傳神寫照,言約旨遠。
后世影響:
《世說新語》這部書記載了自漢魏至東晉的逸聞軼事,是研究魏晉風流的優(yōu)秀史料,其中關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棲逸、任誕、簡傲,種種人生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縱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
《世說新語》所記雖是片言數語,但內容非常豐富,廣泛地反映了這一時期士族階層的生活方式、精神面貌及其清談放誕的風氣,是記敘軼聞雋語的筆記小說的先驅,也是后來小品文的典范,對后世筆記小說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仿照此書體例而寫成的作品更不計其數,在古小說中自成一體。書中不少故事,或成為后世戲曲小說的素材,或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魯迅先生稱它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書”。
唐王方慶的《續(xù)世說新語》、宋王讜的《唐語林》、明馮夢龍的《古今譚概》等,都深受其影響?!妒勒f新語》中的“謝女詠雪”“子猷訪戴”等故事,成為后世詩文常用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則成為戲劇家小說家創(chuàng)作的素材。
創(chuàng)作背景:
《世說新語》的編纂成書固然與劉宋家族對魏晉風流的喜好和社會各層人士對魏晉風流的追慕有關,然而劉義慶之所以對魏晉士人情有獨鐘化大氣力與其門客共襄盛舉還有他個人身世的內在原因。
劉義慶是宋武帝劉裕的侄子,襲封臨川王,劉裕對其恩遇有加。公元424年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剛登基便先后***了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擁立功臣。宋文帝性情猜忌狠辣,因為擔心自己重蹈少帝被弒的悲劇,嚴格控制并***戮了大量功臣和宗室成員,這其中就包括名將檀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劉義慶不得不加倍小心謹慎,以免遭禍。而后劉義慶借故離開京城,遠離是非之地。盡管文帝下詔勸解寬慰但架不住劉義慶求去之心。劉義慶終于得以外鎮(zhèn)為荊州刺史。外鎮(zhèn)后的劉義慶仍然如同驚弓之鳥,心有余悸。他處在宋文帝劉義隆對于宗室諸王懷疑猜忌的統(tǒng)治之下為了全身遠禍,于是招聚文學之士寄情文史編輯了《世說新語》這樣一部清談之書。
劉義慶《世說新語》的編纂時間大約在公元439年至440年劉義慶任江州刺史期間,這兩年間有兩件事情值得注意。一是元嘉十六年劉義慶在擔任江州刺史時招攬了許多文人,按照《世說新語》一書成于劉義慶及其門客眾手的說法,這是《世說新語》編纂的恰當時機;二是元嘉十七年劉義慶調任南兗州刺史,前來接任他江州刺史職位的正是遭到貶斥、被解除司徒錄尚書事要職的劉義康。兄弟二人在江州見面后的悲慟情緒受到文帝劉義隆的責怪。這些都與劉義慶對處境危難并因此尋求在魏晉文人的精神氣質中得到化解和超脫,因而與編纂《世說新語》一書緊密相關。
編者簡介:
劉義慶(403—約444),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南朝宋文學家。宋宗室,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后任江州刺史,到任一年,因同情貶官劉義康而觸怒文帝,責調回京,改任南京州刺史、都督加開府儀同三司。不久,以病告退,元嘉二十一年死于建康(今南京)。自幼才華出眾,愛好文學,著有《徐州先賢傳》10卷、《典敘》《世說》10卷、《集林》200卷、《幽明錄》20卷、《宣驗記》13卷、《小說》10卷, 有《宋臨川王劉義慶集》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