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的意思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5-10-27 02:52:01 瀏覽次數(shù):0

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意指勸導人改過。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解釋

孔子說的話,出自《論語·衛(wèi)靈公》。

第一個過字:有過錯(動賓短語)

第二個過字:過錯 (名詞)

是謂:這,才是

整句:有過錯卻不加以改正,這才是真正的過錯!

《論語·衛(wèi)靈公》簡介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躬自厚而薄責于人”;“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忍則亂大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當仁不讓于師”;“有教無類”;“道不同,不相為謀”。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孔子簡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chuàng)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游列國14年。

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是中華文化中的核心學說儒家的首代宗師,集華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時已被譽為“天縱之圣”、“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最博學者之一,并且被后世統(tǒng)治者尊為至圣、至圣先師、萬世師表。

孔子和他創(chuàng)立的儒家思想對中國和朝鮮半島、日本、越南等地區(qū)有深遠的影響,這些地區(qū)又被稱為儒家文化圈。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什么意思
需要裝修報建?需要辦理施工許可證?歡迎咨詢客戶經理 1822155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