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知識 > 廣平王(廣平王李俶的皇后是誰)
發(fā)布時間:2025-10-31 10:12:01 瀏覽次數(shù):0
當說到廣平王,大家或許都知道,有朋友想問廣平王李俶的皇后是誰,這到底怎么回事呢?希望大家會喜歡。
廣平王是唐朝哪個皇帝
廣平王是唐朝的第八位皇帝,唐代宗李豫。李豫,為人仁孝溫恭,最初以皇孫身份受封廣平王。他是唐肅宗李亨長子,母為章敬皇后吳氏。李豫的主要成就:收復兩京、平定安史之亂改革稅收、實行養(yǎng)民為先的財政方針、誅除權(quán)臣、革除舊弊、姑息藩鎮(zhèn)等等。
資料擴展
乾元元年(758年),被冊立為皇太子。寶應(yīng)元年(762年),肅宗病死,李豫被宦官李輔國等擁立為帝。同年命其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統(tǒng)仆固懷恩等大敗史朝義部叛軍,收復洛陽及河北諸郡,至次年徹底平定安史之亂。廣德元年(763年),吐蕃乘虛攻占長安,李豫出逃陜州,隨后起用郭子儀擊破吐蕃。永泰元年(765年),又用郭子儀等平定仆固懷恩之亂。此后藩鎮(zhèn)勢力壯大,開中晚唐藩鎮(zhèn)割據(jù)之先河。大歷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宮紫宸內(nèi)殿崩逝。謚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葬于元陵。
廣平王李俶的歷史是什么?
廣平王李俶的歷史是歷史上的廣平王李俶指的是唐朝唐代宗李豫,唐代宗原名李俶,本是被封為了廣平王,是唐肅宗的長子,唐朝的第八位皇帝。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諱豫,肅宗長子,母曰章敬皇太后吳氏。以開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727年1月9日)生于東都上陽宮 。初名俶,年十五封廣平郡王。玄宗有孫百余,王是嫡皇孫。宇量弘深,寬而能斷。喜懼不形于色。仁孝溫恭,動必由禮。幼而好學,尤?!抖Y》、《易》,玄宗鐘愛之。
廣平王介紹
九月十七日,唐朝大軍正副元帥廣平王、郭子儀為中軍,李嗣業(yè)為前軍,王思禮為后軍,回紇兵馬由葉護率領(lǐng)作為機動隊伍,在灃水之東的香積寺(位于今陜西長安南)以北橫亙30里,與叛軍10萬人擺開了決戰(zhàn)的陣勢。
戰(zhàn)斗一開始,敵人驍將李歸仁出陣挑戰(zhàn),唐軍前隊進逼相應(yīng),遭到敵人突然反撲,軍中大亂。正當危機關(guān)頭,壯勇絕倫的李嗣業(yè)奮臂高呼:“今日若不拚死一戰(zhàn),必將一敗涂地?!闭f著,竟卸下鎧甲,光著膀子,掄起長刀,沖向敵陣。
敵軍被其英勇所震懾,唐軍也士氣大振,陣腳方才穩(wěn)住。李嗣業(yè)乘勢率領(lǐng)前隊軍卒各執(zhí)長刀,列陣而進,他身先士卒,所向披靡,軍陣似銅墻鐵壁壓向敵人。剎時之間,疆場上戰(zhàn)馬嘶鳴,刀槍撞擊聲、士兵吶喊聲,響成一片。
這場血戰(zhàn)一直從午時打到酉時,直到夜幕降臨,敵軍潰逃而去。戰(zhàn)場上留下6萬多具尸體。叛軍退入長安后,連夜逃跑了。
《大唐榮耀》的廣平王歷史上有此人嗎?
有此人。
歷史上是有廣平王李俶這個人的。李俶一般指李豫,唐朝皇帝唐代宗。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唐肅宗長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62年-公元779年在位。初名俶,原封廣平王,后改封楚王。公元756年(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叛軍攻占潼關(guān),玄宗逃至馬嵬驛,當?shù)孛癖姅埩裘C宗,于是護送肅宗北上靈武即帝位。安史之亂中,以兵馬元帥名義收復洛陽、長安兩京。公元758年(乾元元年)三月改封成王,四月被立為皇太子。
公元762年(寶應(yīng)元年),宦官李輔國***張皇后,肅宗受驚嚇而死,李俶于肅宗靈柩前依其遺詔即位,改名豫。公元763年平定安史之亂。公元779年去世,廟號代宗,謚號睿文孝武皇帝,葬于元陵(今陜西省富平縣西北三十里的檀山)。
唐代宗面臨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歷史賦予他的任務(wù),十分艱巨。其主持朝政多年,從政績上看,有功也有過,但總的看功大于過,基本上應(yīng)該肯定。他的一生多彩多姿,既有弛騁疆場,威武狀觀的經(jīng)歷,也有政治舞臺上角逐的風風雨雨,他又以多情的天子著稱于唐代諸帝。
沈珍珠(景甜飾)出身名門,被選為廣平王李豫(任嘉倫飾)之妃,生下長子唐德宗李適,后被李適追封為睿真皇后。她只是一介江南女子,內(nèi)心善良,心存社稷,與人為善,在安史之亂之時只愿留在長安與百姓共同進退,被長安百姓所尊重。
離散之中雖有大將默延啜對其追求,但仍堅守對李豫的愛。唐朝收復長安后,流散之人不得入宮,但李豫一心要接珍珠回來,珍珠以李豫太子前程為重,重回民間,后李豫多處尋找,珍珠始終不愿入宮,只愿成全李豫。她憑著達禮知書的才識,和德才兼?zhèn)涞膬?yōu)良品質(zhì),贏得李豫一生對她無法忘懷,而她又不事奢華,以一個和字協(xié)理后宮,知民間百姓疾苦。一代才女沈珍珠為唐朝中期的發(fā)展做出了一定的歷史貢獻。
《大唐榮耀》廣平王是誰?
《大唐榮耀》廣平王李俶歷史原型是廣平王李俶。
寶應(yīng)元年(762年),李豫被宦官李輔國等擁立為帝,并于同年平定安史之亂。廣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占長安,李豫出逃陜州,隨后起用名將郭子儀擊破吐蕃,又平定仆固懷恩之亂。
在位時期,定計誅***權(quán)宦李輔國、魚朝恩及宰相元載,流放宦官程元振;改革漕運、鹽價、糧價等,任用楊綰為相,致力于安定社會,發(fā)展生產(chǎn)。
大歷十四年(779年),李豫于大明宮紫宸內(nèi)殿崩逝。謚號睿文孝武皇帝,廟號代宗,葬于元陵。
擴展資料:
李豫即位后,利用宦官程元振等削奪了被尊為“尚父”的權(quán)宦李輔國的權(quán)力,進封其為博陸王,李輔國被迫致仕,不久被“盜”刺***。隨后,程元振統(tǒng)領(lǐng)禁軍,讒害朝臣,大失人心。后來,李豫根據(jù)太常博士柳伉的建言,將程元振削官、放歸田間,后流放溱州。
大歷五年(770年),李豫又與元載密謀,誅除權(quán)傾朝野的觀軍容使魚朝恩。元載得勢后,專權(quán)跋扈,專營私產(chǎn),引起李豫不滿。大歷十二年(777年),李豫定計,命左金吾大將軍吳湊逮捕元載,將其誅***。
明清之際的思想家王夫之認為李豫深受老子“將欲取之,必固與之(將欲取之,必先與之)”思想的影響,擅用帝王權(quán)術(shù):“李輔國惡已極而***矣,程元振惡已極而流矣,魚朝恩惡已極而誅之俄頃矣;假手元載以***朝恩,復縱元載以極其惡,而載又族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