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百科知識 > 玉人何處教吹玉簫的上一句是什么
發(fā)布時間:2025-11-01 05:48:01 瀏覽次數(shù):0
“玉人何處教吹玉簫”的上一句是二十四橋明月夜。此句的意思是: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xiàn)在何處教人吹簫?
出自杜牧的《寄揚州韓綽判官》。
全詩為: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釋義:
青山隱隱約約綠水千里迢迢,秋時已盡江南草木還未枯凋。
二十四橋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這美人現(xiàn)在何處教人吹簫?
注釋:
1、韓綽:事不詳,杜牧另有《哭韓綽》詩。
2、判官:觀察使、節(jié)度使的屬官。時韓綽似任淮南節(jié)度使判官。
3、迢迢:指江水悠長遙遠(yuǎn)。一作“遙遙”。
3、草未凋:一作“草木凋”。
4、凋:凋謝。
5、玉人:貌美之人。這里是杜牧對韓綽的戲稱。一說指揚州歌妓。
6、教:使,令。
賞析:
揚州之盛,唐世艷稱,歷代詩人為它留下了多少膾炙人口的詩篇。這首詩風(fēng)調(diào)悠揚,意境優(yōu)美,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不衰。韓綽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贈他的詩共有兩首,另一首是《哭韓綽》,看來兩人友情甚篤。
首句從大處落墨,化出遠(yuǎn)景:青山逶迤,隱于天際,綠水如帶,迢遞不斷?!半[隱”和“迢迢”這一對疊字,不但畫出了山清水秀、綽約多姿的江南風(fēng)貌,而且隱約暗示著詩人與友人之間山遙水長的空間距離,那抑揚的聲調(diào)中仿佛還蕩漾著詩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歐陽修的《踏莎行》:“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譯義:走得越遠(yuǎn)離愁越?jīng)]有窮盡,像那迢迢不斷的春江之水。)、“平蕪盡處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譯義:平坦的草地盡頭是青山,而你的遠(yuǎn)行人,更比青山遠(yuǎn),你想看上一眼,可怎么會看得見。),正道出了杜牧這句詩的言外之意。此時雖然時令已過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卻還未凋落,風(fēng)光依舊旖旎秀媚。正由于詩人不堪晚秋的蕭條冷落,因而格外眷戀江南的青山綠水,越發(fā)懷念遠(yuǎn)在熱鬧繁花之鄉(xiāng)的故人了。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杜牧被任為監(jiān)察御史,由淮南節(jié)度使幕府回長安供職后所作,具體寫作時間約在唐文宗大和九年(835)或開成元年(836)秋。唐文宗大和七年(833)至大和九年(835),杜牧曾任淮南節(jié)度使掌書記,居揚州,與韓綽是同僚。唐代的揚州,是長江中下游繁榮的都會,店肆林立,商賈如云,酒樓舞榭,比比皆是。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常出沒于青樓倡家,有不少風(fēng)流韻事,韓綽在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長安后寫詩寄贈。
作者簡介:
杜牧(803—853),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孫。太和二年(828)進士,曾為江西觀察使、宣歙觀察使沈傳師和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的幕僚,歷任監(jiān)察御史,黃州、池州、睦州刺史,后入為司勛員外郎,官終中書舍人。以濟世之才自負(fù)。詩文中多指陳時政之作。寫景抒情的小詩,多清麗生動。人謂之小杜,和李商隱合稱“小李杜”,以別于李白與杜甫。有《樊川文集》二十卷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