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25-11-10 17:06:01 瀏覽次數(shù):1
事與愿違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shìyǔyuàn wéi,意思是事情的發(fā)展與愿望相反,指事情沒能按照預(yù)想的方向發(fā)展。出自《幽憤》。
造句舉例:有喜悅的事情,請開心地和朋友分享,但如果遇到挫折悲傷的時候,也請相信,若事與愿違,一定是另有安排。
生活中常用成語及解釋:
1、好高鶩遠(yuǎn)——騖:通“務(wù)”,追求。指不切實(shí)際的追求過高、過遠(yuǎn)的目標(biāo)。
2、有恃無恐——因?yàn)橛幸姓叹蜔o所畏懼或顧忌。含貶義。
3、淋漓盡致——形容文章或講話等表達(dá)的詳盡細(xì)致、充分徹底。淋漓:暢快的樣子。盡致:到達(dá)極點(diǎn)。
4、憤世嫉俗——不滿黑暗的世道,憎惡不合理的社會習(xí)俗。
5、渙然冰釋——渙然:流散的樣子。冰釋:冰塊消融。比喻疑慮、誤會等一下子完全消除。
6、庸人自擾——庸人:平凡的人;自擾:自己攪亂自己。指本來無事而去自找麻煩。
7、引吭高歌——放開喉嚨高聲歌唱。
8、老奸巨猾——深歷世故,十分奸詐狡猾的人。
9、略見一斑——喻指大致看到了事物的某個方面,斑:斑紋。
10、味同嚼蠟——像吃蠟一樣,沒有一點(diǎn)味兒。形容心境、語言或文章等枯燥無味。